霍英东对国家的贡献远不止商业领域。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时,他作为香港工商界代表全程参与,并公开发表《我的事业永远立足于香港》,旗帜鲜明支持一国两制。在香港回归前后的关键时期,他历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、特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,推动出入境自由、港元流通等政策落地。其子霍震霆继承父志,在国际奥委会为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奔走斡旋,助力北京申奥成功。
霍氏家族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堪称大手笔。1977年成立的霍英东基金会累计捐资超150亿港元,其中8亿港元注入香港科技大。
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西方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禁运。在港英当局武力缉私的白色恐怖下,霍英东冒着生命危险组织船队,将柴油、药品等急需物资藏在船舱夹层,夜以继日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之间。据记载,那段时间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指挥运输,连续三年未曾间断。周总理后来用患难之交形容这批爱国商人的贡献,而霍英东是唯一获邀参加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活动的香港代表。
2025年3月,97岁的李嘉诚因一桩228亿美元的港口交易陷入舆论风暴。当他试图将巴拿马港口权益出售给美国资本时,不仅遭遇官方两记重拳,更导致旗下企业市值蒸发780亿港元。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交易,最终演变成中美博弈的焦点。的态度也因此180度大转变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已故爱国商人霍英东家族用半个世纪书写的家国传奇。当我们将镜头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,霍英东在西方封锁中为新中国运送战略物资的船队,与今天李嘉诚的卖港风波形成了极具张力的历史镜像。
改革开放初期,霍英东再次展现超前眼光。1979年,他斥资兴建中山温泉宾馆,开创国内合作经营酒店的先河。1983年,由他主导设计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开业,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主管理的五星级酒店。这些项目不仅带来经济效益,更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。